鱼类中毒一般无季节、天气和昼夜之分,随时都可能发生。但鱼类的氨氮中毒多发生在连续晴天,并多在午后。
药害多与农田施肥、鱼池施药或工厂排污相关,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和鱼病流行期间较为严重,死鱼现象白天、夜晚都可发生。
泛池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季节,尤其是“大麦黄”或“白露节”两个节气前后。高温季节,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连续阴雨和雷阵雨天气,多发生在半夜至黎明这段时间。水质越肥、放养密度越大,泛池的可能性越大,程度越严重。鱼病导致大量死亡多发生在苗种培育阶段和“大麦黄”或“白露节”两个节气前后及夏季高温期间,死亡数量也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尤其是患气泡病、暴发性出血病、草鱼“三病养鱼先养水,水养好了,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建议用水族箱养鱼,先把水困好,然后把困好的水放在水族箱内,将水族箱的电源插上,先循环个三天,然后放入鱼。
一,密度太大,一亩水面才要两千鱼苗。如果你的是土塘,最多一亩三千只。
二,天气过高过低,变化过大,水温过大,鱼容易生病,出现病鱼死亡,再造成水体污染。
加快更多的鱼死亡。密度高肯定鱼会缺氧。有 可能 是 鱼病 引起 的 草鱼 草食性鱼类 易得 肠炎 等病害 草鱼 四大 疾病 烂鳃 肠炎 败血 赤皮 等 1、出血病:为病毒性鱼病。
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防治方法:用灭活疫苗对鱼种注射,可预防。每50公斤鱼用水花生4~5公斤、大蒜头和盐各0.25公斤一起打成浆,用水糠1.5公斤拌和做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天;同时每亩水深0.33米用硫酸铜110克适量加水后全池泼洒,连续泼洒5天。
每万尾鱼种用大黄或枫香树叶0.25~0.5公斤研成粉末,经煎煮或用热水浸泡过夜,与饲料混合投喂,接续5天。以0.7PPm深度的硫酸铜,或醋酸铜,或氯化铜施液,连施二天。2、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症状为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部分鳍条或全部鳍条基部充血,鳍末稍腐烂,鳃盖和鱼的上下颌常出现红色斑块。病鱼往往单独游动水面,行动缓慢。防治方法: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中,应防止鱼病受伤。
放养前用5~10PPm,漂白粉溶液浸洗半小时。在投喂饲料中加入磺胺噻唑,用量按10公斤鱼重用药1克计算,连续投喂6天。体外消毒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3、白皮病:又称白尾病。
症状为开始时病鱼背鳍基部或尾柄上出现白色小点、很快扩大,使背鳍以后的皮肤呈白色,鳞征即脱落,尾鳍溃烂水霉菌随即发生,易引起死亡。常常出现于夏花和鱼种阶段。防治方法:操作时应防止鱼体受伤。鱼种放养前,用2~3PPm的硝酸亚汞浸洗2小时;病鱼也可浸洗,有治疗效果。
发病严重时可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每立方米用药1克。4、水霉病:霉菌从鱼体伤口皮肤侵入,寄生于表皮织织,并繁殖蔓延,体表呈棉絮状的菌落,呈灰白色或淡青色。易引起死亡。防治方法:鱼池在放养前应用生石灰等彻底清塘,以减少病原体。
操作时应小心,减少鱼体损伤。病鱼可用0.015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10分钟。5、白点病,又称小瓜子虫病。
为多子小瓜虫大量寄生引起,鱼体表面鳃盖等出现白色小点状的囊泡。严重时鱼本表面如白色薄膜覆盖,体表粘液增多,鱼体瘦弱,游泳迟钝,浮于水面。防治方法:鱼池应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减少病原体。
病鱼可用五万分之一硫酸铜和硫酸镁,另加1%的食盐混合溶液浸洗20~30分钟,可杀死全部小瓜子虫。6、锚头鳋病,又称铁锚头虫病、针虫病。病鱼体表可见锚头鳋,虫体四周组织红肿发炎,甚至溃烂,近伤口的鳞片被虫体分泌物溶解、腐败成缺口。防治方法:鱼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锚头鳋幼虫及虫卵。
严禁病鱼入池,引起感染。用五万分之一(水温15~20℃时)或十万分之一(水温21~30℃时)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病鱼1.5~2小时。7、细菌性烂鳃病症状是鳃骨内壁青皮充血,有时溃烂;鳃丝腐烂,颜色发白,鳃丝尖端软骨外露,严重时鳃瓣边缘烂成一团、并蔓延至整个鳃瓣。
症鱼常单独游动,行动迟缓,体色发黑。防治方法:鱼种放养时,用十万分之一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用漂白粉全池泼洒。8、肠炎症症状是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防治方法:每50公斤饲料加痢特灵10~15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续投喂5~6天。现在 有出产的 关于草鱼 鲤鱼 用的烂鳃,烂尾、肠炎败血 四联疫苗 可以到当地的 水产技术部门 咨询 购买鱼池泛塘会给生产者造成惨重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1、气温异常,各种鱼类生活的空间层被打乱,鱼类基本集中在水体的中下层,本以水体上层区生活为主的花白鲢等肥水性鱼类也转向中下层,这一群体一般占养殖池载鱼量的一半以上。
因而池塘中下层鱼类密集,下半夜后即出现泛塘。2、 少数农户不懂得科学投喂,又是投喂水草又�。
1.在夏季以及冬季之时,鱼儿的死亡率会大增,这一点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夏天和冬天之时水域的环境受天气影响变的极热或者极冷,这个时候,鱼儿的生存环境便受到了极大的挑衅,以为水中的水温会提高到30度以上,不适合常温鱼儿的生存,也可能在冬天降低到0度以下,极大的影响鱼儿的生存,因此调节水温很重要。2.其次便是在秋季可能发生的,在秋天之时,树上的落叶以及杂物可能会飘落在池塘之中,积淀已久,水中便会产生寄生物破坏水质以及鱼儿的生存,定时清理鱼池中的杂物也很重要。
3.再就是池塘之中的观赏鱼可能携带者某些弱性病毒,因为观赏鱼的体质一般都很弱,遇到一些微小的病毒都可能会让池塘中的鱼儿死去,因此,我们可以试试使用生石灰以及光合细菌在我们的池塘之中进行水质改善,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病菌,增强鱼体的抵抗能力。
4.最后便是我们的池塘之中的水源如果一直更换也会让池塘中的鱼儿产生应激性,从而导致鱼儿的死亡。因此换水需要有规律,调节性的换水,什么时候换水最好呢?当我们感觉到水中的鱼儿的水源需要更换之时,才能对池塘中的水进行换水处理,但是人的主观把我往往会产生一些偏差,这个时候便需要现代科技的参与。鱼池过滤系统在鱼儿生存的过程之中,能够根据鱼儿的生存需要来定时、定量换水。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泛塘与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时引起池塘大片死鱼现象,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辨别泛塘与中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才能够挽回局面,减少损失。众所周知,随着水域环境的日渐恶化和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池塘养殖死鱼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它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给农业生产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缺氧泛塘主要包括越冬时池塘水体太瘦,鱼类缺氧浮头死亡。
养殖场水源紧缺,高温季节因补、换水不及时造成池鱼死亡;池塘水体过肥,雷阵雨引起水层对流导致死亡,养殖中表现为浮头死鱼;连日阴雨造成池塘溶氧过低,引起池鱼浮头死亡等几种情况。使用渔用药物中毒主要成因包括,生产厂家的药品质量和标识问题或渔药店技术员的诊断和处方问题而导致用错药物、药量过大等不妥用药行为,直接造成鱼类死亡;如果养殖户自己乱用药,不懂用药配伍禁忌,也会导致鱼类死亡。一、泛塘或中毒辨别方法1从发生的时间上辨别泛塘:按季节分,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尤其在连续阴雨天及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里最容易发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时间段分,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早这段时间,尤其在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能性较大。、中毒:一般没有季节、天气、白天黑夜时间段之分,也与放养密度大小无关。
多与有毒污水进入池塘例如厂矿排污、暴发蓝藻的污水入池,或是治疗鱼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或是农田施药时多次在池塘中清洗农药器械,抑或是个别不法分子因各种原因往池塘中投毒等有关。发生中毒死鱼的时间没有规律可言,比较随机。2从死亡鱼的种类上辨别泛塘:泛塘死鱼一般以中上层鱼类较为常见,例如鲢、鳙鱼;底栖鱼类浮头死亡的较少,如鲤、鲫鱼。
中毒:中毒死亡鱼不分鱼的种类,甚至极耐缺氧的底栖鲤、鲫鱼或是泥鳅等都会发生死亡现象。二、发生泛塘或中毒时要采取的解救措施泛塘或中毒引起的鱼类死亡,如果发现及时,就有解救的可能,就有降低损失的机会。对于泛塘的解救措施是及时大量注入新水并开动增氧机增氧。
但是对于设施条件较差的养殖池塘在水源不便又缺乏增氧机的情况下,可及时施用高效增氧剂来救急增氧。对于中毒池塘的解救措施是立即注入大量新水,放出池中老水,边排边注,直到鱼池恢复平静;但对于水源不足的池塘,应立即拉网捕鱼,迅速将鱼转移到无毒池塘或网箱中,待原池塘毒水妥善处理后转放回原池塘中。泛塘与中毒事件屡有发生,造成的损失或大或小,为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应加强管理,防止疏忽大意。
养殖人员应坚持每日巡塘,观察天气、水色,检查硬件设施正常运转等。另外,使用水源应保证其无污染及蓝藻等侵袭,避免在池塘中直接清洗农药器械及其他污物器材,尽量减少陌生人员等在养殖池塘周围徘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