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双面自粘卷材的湿铺法1、工艺流程:清理基层—→抹加胶水的水泥素浆(抹水泥砂浆)—→揭掉BAC双面自粘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铺BAC双面自粘卷材—→晾放—→连接口密封—→阴阳角和管道节点处BAC加强处理—→清理、检查、修补→验收→保护层施工2、施工方法:1)基层表面应先作处理,使基层坚实、洁净,并充分湿润,无积水。2)素浆滚铺:将水泥浆(加胶水)抹于基层上,厚度宜为3~5,水泥浆厚度以不透基层底为准。
砂浆抬铺:将水泥砂浆抹于基层上,砂浆的厚度10~20mm。
3)揭掉BAC双面自粘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将BAC双面自粘卷材平铺在水泥(砂)浆上。卷材与相邻卷材之间采用搭接方式,将下层卷材上表面搭接部位隔离膜及上层卷材下表面隔离膜揭除,然后搭接密实。4)晾放24小时(具体时间视环境温度而定),一般情况下,温度愈高所需时间愈短。5)必要时,搭接口以密封膏密封。
若搭接部位被污染,需先清理干净。6)BAC双面自粘卷材在立墙(主楼柱墙面及排风竖井墙面)上铺贴时,在卷材收口处应临时密封(可用胶带或加厚水泥浆密封),以防止立墙收头水份过快散失。7)在大面卷材铺贴完毕后,节点处按规范要求对节点进行加强处理。
在顶板和主楼柱墙面交接的阴角、顶板和排风竖井墙面交接的阴角、顶板和外墙交接的阳角需做BAC附加层。贴在管道上(包括顶板上的竖向管道和-1.4~±0.000段墙面的水平向管道)的防水层不应小于250mm,附加层卷材应剪出切口,上下层切缝粘贴时错开,严密压盖,附加层及卷材防水层收头处用金属箍箍紧在管道上,并用密封材料封严。8)质量验收标准卷材及水泥浆品种、质量、性能应符合设计和技术规程规定要求。
砂浆与BAC双面自粘卷材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起泡破损现象。已完工的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现象。阴角处应做成半径为50的圆角。
防水砂浆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值的85%。对接时附加自粘封口条搭接宽度为120mm,允许偏差为-10mm。搭接时重叠部位不小于60mm。节点质量:泛水、转角、管根、落水口等特殊部位的防水层粘结牢固,封盖严密;附加层、泛水立面收头等做法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
一、基层处理。防水层铺贴之前,所有其它工程必须施工完毕,然后清理基层。
对基层的要求是平整、坚固,无松动、起砂、起鼓、凹凸和裂缝等现象。
同时,基层应比较干燥,含水率不小于8%。 二、自粘防水卷材的铺贴。在基层先均匀涂刷石油系列基层处理剂一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可涂刷胶粘剂,应一次涂刷均匀。
将自粘防水卷材按预定位置放好后,开始铺贴,用胶粘剂粘平,干燥数分钟后用压辊压实。 三、自粘防水卷材的热熔施工。自粘防水卷材按预定位置放好,用液化气或气油喷灯加热基层和卷材底面,待表面沥青熔化一薄层后,边烘烤边向前滚动卷材。
双层防水,卷材接缝必须按规定错开。如果卷材的厚度小于3mm或覆面材料为铝膜时不宜采用热熔施工法。
1、基面处理:要求干燥(含水率<8%)、干净、坚实、平整、无尘土、无油污。
国标自粘防水卷材防水膜结构分为干铺法、湿铺法。首先,基层表面平整、干燥、清洁,基层清洗后,根据规范或设计要求对接头进行防水加固。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排铺装顺序和方向,宜将基层线弯曲,以便准确定位第一卷筒纸。
将线圈的键合面与基体表面的基准线对齐,从后端将释放纸从一端提起,将未覆盖的纸拉回均匀(或从上到下)。在拉动线圈时,始终注意与参考线的对准,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偏差难以纠正。基层质量直接影响铺装国标自粘防水卷材的质量。底座表面必须坚实、光滑、清洁、干燥、无松点、无浮杂质;阴阳角形成了一个笔直的圆弧形状。
在进行国标自粘防水卷材防水层施工前,必须对墙体或贯穿管道及预埋件进行安装和固定,以避免在进行防水层施工后对防水层造成损坏和钻孔漏水。施基体处理剂时,施加薄力,厚度均匀,无泄漏,无堆积。基材处理剂干燥后,应及时放置线圈,否则粉尘过多,需重新油漆。
粘贴大面线圈时,不要过早拆卸线圈背面的透明隔板,以免粘接层沾污或粘错。避免施工时出现雨雪等恶劣天气,大风在5级以上。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隐蔽。
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隐蔽的,应当采取有效的临时保护措施。二是湿铺法。基层质量直接影响国标自粘防水卷材。
底座表面必须坚实、光滑、清洁、干燥、无松点、无浮杂质;阴阳角形成了一个笔直的圆弧形状。在进行国标自粘防水卷材施工前,必须对墙体或贯穿管道及预埋件进行安装和固定,以避免在进行防水层施工后对防水层造成损坏和钻孔漏水。施基体处理剂时,施加薄力,厚度均匀,无泄漏,无堆积。基材处理剂干燥后,应及时放置线圈,否则粉尘过多,需重新油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