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因分析:(1)施工环境不适宜,刷漆时或刷完后遇高温、太阳曝晒,或底漆过厚,或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以及催干剂加得过多等,使漆膜内外干燥不同步,沿漆表面先干燥结膜,内部后干燥,即“外干里不干”,就会形成漆膜表面皱纹。(2)涂料中加稀释剂过多,或涂刷的漆膜太厚,或选用的漆刷太大,或喷嘴孔径太大,喷枪距离物面太近,或漆料中含重质颜料过多,或刷漆时温度过低,湿度过大等均会造成油漆流坠。
二、防治措施:(1)要重视漆料、催干剂、稀释剂的选择。
一般选用含桐油或树脂适量的调和漆;催干剂、稀释剂的掺人要适当,宜采用含锌的催干剂。(2)要注意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高温、日光曝晒或寒冷,以及湿度过大一般不宜涂刷油漆;最好在温度15℃~25℃,相对湿度50%~70%条件下施工。(3)要严格控制每次涂刷油漆的漆膜厚度,一般油漆为50~70μm,喷涂油漆应比刷漆要薄一些;要避免在长油度漆膜上加涂短油度漆料,或底漆未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涂刷面漆。(4)对于粘度较大的漆料,可以适当加入稀释剂;对粘度较大而又不宜稀释的漆料,要选用刷毛短而硬、且弹性好的油刷进行涂刷。
(5)对已产生漆膜皱纹或油漆流坠的现象,应待漆膜完全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将皱纹或流坠油漆打磨平整;对皱纹较严重不能磨平的,需在凹陷处刮腻子找平;在油漆流坠面积较大时,应用铲刀铲除干净,修补腻子后打磨平整,然后再分别满刷一遍面漆。
墙面漆缩膜:涂刷后油漆立即缩回,留下小孔或裸露区域。原因:墙面基底上有油脂、蜡抛光剂或硅树脂; 面层与底层体系不相容,如水性漆用于油性高光漆上。
解决方法:铲除受影响漆膜; 清洁并打磨表面后再重涂。
缩孔现象: 湿膜表面收缩, 产生缩孔;在缩孔里能看到前一道涂层或基材。有时称为“漆膜分布不均”或“鱼眼”。
涂层不能流平;能大面积产生。
缩孔形成的原因:a.基材除油不干净;b.表面外来物的污染, 如油脂, 有机硅, 低表面能的物质等;c.涂料中的消泡剂等助剂分散不均匀;缩孔的处理及预防:a.施工前彻底除油,确保基材表面的清洁度,无油脂和外来物的污染 ;b.严格控制涂料产品的生产过程,确保各种助剂分散均匀,严格把关出厂检验;c.打磨彻底地去除已收缩的涂层以获得一个清洁的表面, 按涂料制造商的推荐重新涂装。
重新喷涂。在进行防霉涂料喷在铁件上收缩的时候。
重新喷涂即可。
涂料,在中国传统名称为油漆。所谓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