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石板材抛磨边制造工艺微晶石板材是由特定组份的玻璃颗粒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其内部组织结构为玻璃相和结晶相共存,两者的比例决定了材料的理化性能和表面特性。微晶石内部结晶相是从玻璃颗粒界面开始向中心生长,由于晶体生长方向各异及两种岩相组织共存,从而形成绚丽的表面花纹。
由于微晶石是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玻璃颗粒在高温下呈熔融状态,颗粒之间搭接空间所存在的空气以及颗粒内部原有的气泡被封闭在内无法排出从而在内部形成大量的气孔。
这些气孔如出现在微晶石表面,即成为其表面缺陷,造成废品。与此同时,在熔融状态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其表面形成一个“火抛光”表层,其厚度仅有几十微米,光泽度在70度以上。这层极薄的表层组织将内部气孔完全覆盖,从而确保了微晶石表面的装饰效果。故这层极薄的表层组织对微晶石表面质量极为重要。
微晶石这种独特的组织结构,使之在磨抛和切割加工时具有独特的工艺性,不能简单套用天然石材的加工工艺相应的加工设备也应适应这种工艺变化。天然石材的研磨抛光,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获得表面的平整度,二是为了获得表面光泽度。而微晶石板材,由于其特有的内部和表层组织结构,它的表面平整度必须在板材烧成过程中形成,不能通过后续的研磨来纠正,否则会破坏表层组织,使内部气孔暴露出来,严重影响板材表面的装饰效果。
所以在其磨抛过程中,必须完整保留这一层组织,故要求磨削量非常小。所以微晶石板材的磨抛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表面光泽度。另外,在板材烧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其表面不会是一个理想的平面,故在其磨抛过程中,为保证表面各处的磨削量均匀,磨具必须具有随动功能,也即所谓的“仿型”功能。
故微晶石的磨抛工艺特点可总结为“仿型浅磨削”工艺。这是有别于天然石材的独特之处。用微晶石装饰的建筑,不但白天辉煌豪华气派,而且特别到夜晚,其外墙用微晶石装饰的建筑,集晶莹、明亮、柔和特色于一体,将五彩繁华的夜景一览无余地统统映照到耸立的街墙上;在这种明珠世界一般的环境中,明显展现出一般石材、陶瓷砖实在无法与之抗衡的艺术魅力,犹如骄傲公主一般。
当然,同时也应该考虑,以分析角度来对各项主要性能作定量比较。微晶石(建材微晶玻璃)与陶瓷砖、石材的性能比较 项目 花岗石 大理石 铸石 日本微晶玻璃 黄岗微晶玻璃 中辰微晶玻璃 密度gcm3 2.6-2.8 2.-2.7 3.0 2.7 2.7 2.65-2.7 弯曲强度Mpa 15.0 17.0 51.0 51.07 40-60 抗冲击强度KJm2 0.84 0.88 0.84-1.25 1.045 1.01 2.45 抗击强度Mpa 60-300 90-230 200-300 120-560 585.9 549 莫氏硬度 5.5 3-5 6.5 6.0 6.5 吸水率% 0.35 0.3 0.05-0.22 0.00 0.057 0.02 耐酸性能1%H2SO4 1.0 10.3 1-3 0.08 0.054 0.08 耐碱性1%NaOH 0.1 0.3 9-10 0.05 0.031 0.05 热胀数*10-7C 50-150 80-260 124-175 65 80 抗冻性 0.25 0.23 0.23 0.04 0.028 扩散反射率% 64 42 82 81.5 80 说明:>单位换算:1MPa=10.20 kg/cm2。>抗冻的测试方法不同,判别项目也不同;故(A)、(B)两纵栏之间不能直接比较。>耐酸、耐碱的测试方法不同,判别项目也不同;故(A)、(B)两纵栏之间不能直接比较。
>莫氏硬度是粗糙分级参数,即使测得同一等级,彼此间的耐磨性能仍会有较明显差距。>镜面能将入射光束与入射角相等的反射角度定向反射形成光斑。与此不同,文献数据表明,白色建材微晶玻璃表面的反射光强,只有20%沿着反射角,而其余的80%都弥散分布到半球面的其它所有角度方向去了;这种漫反射特性除去形成玉质感的优雅效果之外,对于地铁站等力求获得均匀空间照明效果的建筑场所,都有重要的工程价值。>装饰表面的光泽度与吸污性能不是独立参数,除去与材料的基本特性之外,磨抛加工的质量高低也会对此性能有些影响:表面偏于粗糙,当然也就表现出光泽度偏低、表面纳污严重。
还有,复合板微晶石与市场上的通体薄板微晶石有何不同?许多客户已很多次提问,答案详见下表。 生产方式 色差 平面度允许偏差(mm) 价格③ “新南悦”产复合板 单层辊道窑 小① 800mm边长砖 偏低 边-0.5+0.6 对角线-0.7+0.8 通体薄板 6→9→12层隧道压或梭式窑 偏大② 800mm边长砖③ 偏高 边-0.8+0.8 对角线-1.0+1.0 说明:①层间色差随着烧成层数增加而增加并且变得复杂,故复合板的色差小。②板材平面度与冷却降温过程中的散热条件关系极大:复合板本身直接在辊道上运动,上下散热比较对称;但是,通体薄板(~14mm)必须另外有很厚(~38mm)耐火材料质棚板(外形类似空心楼板)承载,散热明显不对称;故复合板的平面度偏差更小。③从建筑装饰角度评判:在光泽度和尺寸规整度都同等的前提下,远距离(例如一、二十米之外)的宏观视觉效果首先在于色差;近距离(例如一~三米之内)的视觉效果主要在于砖片间拼接台阶(所谓“踢脚”)。
因此,正是这两项指标构成了如前所述“建筑装饰环境美学”评判的核心,而正是复合板在这里占了上风,并且价格也具有比较优势,故复合板的价格性能比绝对是超一流的。这样,经销商自然就能理直气壮地向买主坦陈:正是复合板使得他心目中的装饰对象(从大型公共工程一直到他的店铺、家居…)真正实现了“物超所值”。 所述的陶瓷砖底坯实际上就是常规玻化砖的一种,如果不复合微晶玻璃面层而直接进行抛光,就可作为抛光玻化砖产品销售。
从原料构成来讲,本玻化砖底坯属于“石英-长石-粘土”体系的陶瓷品种。成分细节见下表。陶瓷坯底成分(Wt%) 原料成分表 高铝砂 钾长石 钠长石 黑泥 20~35 10~20 15~30 15~25 氧化物成分表 SiO2 Al2O3 RO R2O Fe2O3 55~65 20~25 1~3 2.5~4.5 0.2~0.5 面层微晶玻璃的成分,在品种上用量大(~90%)的各个成分与普通窗玻璃或瓶罐玻璃一样,而用来改性的几个小含量成分(合计~10%)品种也都普遍用于医用玻璃、光学玻璃、电气电子玻璃领域中。
面层微晶玻璃成分(Wt%) 主体成分 改性成分 Fe2O3杂质 Na2O、K2O、CaO、Al2O3、、SiO2 B 2O3、ZnO、BaO等 ~90% ~10% ~0.05 滑动阻力关于微晶石抛光表面对于人员行走的影响问题,比较妥当的一种考评方法就是测定其“滑动阻力”。日本的微晶玻璃生产公司“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在其微晶玻璃面板的产品样本“结晶化玻璃建材新型壁面板综合手册”中,介绍了这项目的测试结果。现将有关内容转述如下。测试所依据的标准:JIS A 1407(日本工业标准)。
相对于人员行走产生滑动的难易程度,将滑动阻力分为以下的级别: 滑动阻力数值 评判分级 ≤0.09 极为光滑 0.10~0.19 光滑 0.20~0.29 一般 ≥0.30 不光滑 测试结果见下表。可见,微晶玻璃板与抛光的花岗岩板具有几乎相同的滑动阻力数值。
在铺贴瓷砖地板的时候,有的地方的瓷砖难免要进行切割才能与地面吻合,那么微晶石瓷砖的切割加工又有哪些要点呢?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微晶石瓷砖切割加工时产生的崩边问题呢? 产生原因 微晶石表面层比一般石材坚强、结构至密,这不但对金刚石刀具消耗明显增大,而且锯切中的脆性也高于石材,容易产生崩边的缺陷,这情况倒是与玉石接近。新接触者务必注意这个特点。
防范措施 建议下述的相应对策,其关键在于加工过程中确保平衡,尽量减低震动,特别石侧面摆动。
具休要求如下: 尽量使用台式锯切机,以便从机械类型上就易于保证加工平稳。板材必须在机器台面上摆放十分平稳,必要时应该在底机薄锯片下难免会有多少有些变异。关键在于调整好进刀速度,只要进刀速度选择得当,就可将变形控制到最小,从而保证切割直线度和直角度,到了快要切完的出刀阶段,为使变形不会突然释放而导致板材产生掉角缺陷中,要适当提前开始逐渐减速。特别提醒,锯割后,在加工好的板材移开之前,切忌将操作台逆向拖回。
因为这时穿载锯片形状已经恢复到初始状态,往往会檫刮到被拖回来的板材边沿而导致崩边。 如果直接使用手持便携型云石锯,则务必保证操作者具有足足够经验与技巧的熟练。这时,就更加强调板材摆放的足够平稳。
例如,在地面上摆放适当厚度的(如50mm)一层潮湿沙子,仔细平整后,再细心将板材铺放上去并调整平衡。事实上,手工操作不可能像台式锯机一样保持那么平稳。尤其难以避免侧向摆动。
因此,被板材厚度与尺寸等具体情况,应该实施多趟锯切:从厚度上将锯缝分解为两层甚至更多层,每一趟只锯切适当厚度的锯沟(不切透),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进刀所需的刀量,易于提高手动运刀的平稳性。必要时,第一趟先着重小心开出通长的浅沟槽,以此作为随后各趟加工的导向槽。 选用“自锐性”好的优质金刚石锯片,最好选用微晶石专用金刚石锯片。
无专用锯片时,锯片的配选原则是,适用大理石软质锯片(而不是花岗石锯片),才适用微晶石,因为这样能保证“自锐性”及时暴露出新鲜的金刚石棱角。并且一定要经常“开刀”,保证刃口锋利,从而降低切割阻力,达到提高加工平稳性的目的。 选用好的开刃材料,推荐优先采用普通的粘土耐火砖。 保证充分的冷却用水量,并且注水水流要始终都动态对准随时变动中的切割锋面。
保证充分的冷却条件十分重要,否则切割锋面过热,甚至摩擦严重到发红打火,就极易导致炸纹隐伤或者干脆炸裂。
微晶石是新型的装饰建筑材料,其中复合微晶石称为微晶玻璃复合板材,是将一层3—5mm的微晶玻璃复合在陶瓷玻化石的表面,经二次烧结后完全融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微晶石厚度在13—18mm,光泽度大于95。
在建筑材料领域,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苏联发明了压延法制备微晶玻璃以及后来日本发明用烧结法制备微晶玻璃建筑装饰材料以来,这种材料就以其高档装饰艺术性、优良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能(耐气候风化性)、原料来源的广泛性以及较低经济成本逐步进入了高档的建材市场。
微晶石板材抛磨边制造工艺微晶石板材是由特定组份的玻璃颗粒在高温下烧结而成,其内部组织结构为玻璃相和结晶相共存,两者的比例决定了材料的理化性能和表面特性。微晶石内部结晶相是从玻璃颗粒界面开始向中心生长,由于晶体生长方向各异及两种岩相组织共存,从而形成绚丽的表面花纹。由于微晶石是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玻璃颗粒在高温下呈熔融状态,颗粒之间搭接空间所存在的空气以及颗粒内部原有的气泡被封闭在内无法排出从而在内部形成大量的气孔。这些气孔如出现在微晶石表面,即成为其表面缺陷,造成废品。
与此同时,在熔融状态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其表面形成一个“火抛光”表层,其厚度仅有几十微米,光泽度在70度以上。这层极薄的表层组织将内部气孔完全覆盖,从而确保了微晶石表面的装饰效果。故这层极薄的表层组织对微晶石表面质量极为重要。
微晶石这种独特的组织结构,使之在磨抛和切割加工时具有独特的工艺性,不能简单套用天然石材的加工工艺相应的加工设备也应适应这种工艺变化。天然石材的研磨抛光,其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获得表面的平整度,二是为了获得表面光泽度。而微晶石板材,由于其特有的内部和表层组织结构,它的表面平整度必须在板材烧成过程中形成,不能通过后续的研磨来纠正,否则会破坏表层组织,使内部气孔暴露出来,严重影响板材表面的装饰效果。
所以在其磨抛过程中,必须完整保留这一层组织,故要求磨削量非常小。所以微晶石板材的磨抛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得所要求的表面光泽度。另外,在板材烧成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其表面不会是一个理想的平面,故在其磨抛过程中,为保证表面各处的磨削量均匀,磨具必须具有随动功能,也即所谓的“仿型”功能。
故微晶石的磨抛工艺特点可总结为“仿型浅磨削”工艺。这是有别于天然石材的独特之处。
铺贴微晶石必须要留缝。不论是0.5mm以下的膨胀缝还是1mm以上的宽缝。
因为微晶石表层的玻璃容易膨胀挤碎。
有图案可以做点美缝。选合适图案的颜色,金色、白色……面积只有这么大,花不了多少钱。